1.陋室空堂当年笏,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。是什么意思?

2.求《红楼梦》中的《好了歌注解》

3.求红楼梦《好了歌》及注解。

好了歌解_好了歌解注翻译

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;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。

蛛丝儿结满雕梁,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。说什么脂正浓,粉正香,如何两鬓又成霜?

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,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。

金满箱,银满箱,转眼乞丐人皆谤。

正叹他人命不长,那知自己归来丧!

训有方,保不定日后作强梁。择膏粱,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!

因嫌纱帽小,致使锁枷扛,昨怜破袄寒,今嫌紫蟒长。

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,反认他乡是故乡。甚荒唐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
《好了歌》注解,作为中国古典《红楼梦》的经典诗词,中为甄士隐针对跛足道人的《好了歌》作出的注解,表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。

《好了歌》作为红楼诗词巅峰,其内容隐射情节,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,也体现了宗教轮回思想,是中国古典诗词集大成者,写尽了人生悲欢,也暗示了人生发展一般性规律,看见了这首诗词,也就看见了人生。

陋室空堂当年笏,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。是什么意思?

“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,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”解读:

那破陋的房间和空荡荡的厅堂,以前可是堆满了一床的象牙笏;那杂草野草遍生、枯树枝桠横遍的地方,曾经是歌舞升平的欢乐场所。这里连续用了两个从前和现在景象的对比,由现在的衰败之境想到当年盛世繁华之貌,表达了世事难料,繁华褪去后凄惨的状态。

“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,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”这句话出自《红楼梦》中的《好了歌注》,是中国古典《红楼梦》的经典诗词,中为甄士隐针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作出的注解,表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。诗歌内容隐射情节,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之情。

扩展资料

甄士隐本看尽世态炎凉,一日散心,见到一跛足道人在唱《好了歌》,随之顿悟,既而作出了《好了歌注》,进一步引申解说了《好了歌》的思想精髓。而甄士隐替《好了歌》作注解之后,便随这疯道人飘然而去,再无音讯。

甄士隐本是个金陵本地有名望的乡绅,也是个聪明的读书人,但是随着爱女甄英莲丢失,家产房舍被大火烧成瓦砾场,投奔岳父封肃,却被封肃坑骗后不说,反被岳父讽刺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,再加上旧年急忿怨痛,已有积伤,暮年之人,贫病交攻,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。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-好了歌注

求《红楼梦》中的《好了歌注解》

意思是如今的空堂陋室,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;现在长满枯草的地方,曾经歌舞升平。此句出自《好了歌解》,是《红楼梦》中的经典诗词,中为甄士隐所做,诗歌内容隐射情节,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之情,也说明了世事变幻无常。

原文(节录):

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,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。

蛛丝儿结满雕梁,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。说什么脂正浓,粉正香,如何两鬓又成霜?

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,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。

译文:

如今的空堂陋室,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;现在长满枯草的地方,曾经歌舞升平

蜘蛛网结满了豪华的房屋,蓬窗上有糊上了绿色的窗纱。说什么脂粉浓香,为什么现在已经两鬓斑白?

昨天还悲痛送葬死去的人,今天又张灯结彩举办婚事。

扩展资料:

《好了歌解》赏析

《好了歌解》归根结底就是一句大白话:人活着,总爱计较,计较功名利禄,计较金银钱财......可是后日一死,啥也没了,一了百了。

当年简陋的屋子里,有很多高官显贵(笏);现在的枯树衰草,曾经歌舞升平......曾经富贵无双,现在容颜已老.....对儿子教育有方,也保证不了他日后会做强盗(强梁);选择富贵人家给女儿攀亲(膏粱),却不曾想流落到歌楼舞场;不满足自己的官职,却因此杠上了锁枷;

昨天还一贫如洗,破棉袄无法御寒,今天却大富大贵,紫蟒(古代贵官所穿的衣服)都嫌长;前一批人刚谢幕,后一批人又粉墨登场,却忘了自己姓甚名谁;世人不知悔悟,真是荒唐至极,到头来还是给别人做了嫁衣。世事无常,月满则亏,也就是大白话“赶不上变化”。

《好了歌》及注解,是一种消极避世的虚无主义思想,否定功名、否定金钱、否定夫妻儿孙.....也好,说它暗示贾府的衰败结局也罢,但它对今人的启示也很多,反观古今,有多少人因为一个贪念(或贪权,或贪钱),误了自己,甚至沦为阶下囚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好了歌解

求红楼梦《好了歌》及注解。

一、原文

《好了歌解注》

作者:甄士隐

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;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。蛛丝儿结满雕梁,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。说什么脂正浓,粉正香,如何两鬓又成霜?

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,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。金满箱,银满箱,展眼乞丐人皆谤。正叹他人命不长,那知自己归来丧!

训有方,保不定日后作强梁;择膏梁,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!因嫌纱帽小,致使锁枷扛;昨怜破袄寒,今嫌紫蟒长。

乱哄哄,你方唱罢我登场,反认他乡是故乡;甚荒唐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!

二、作品鉴赏

这篇解注比《好了歌》说得更具体、更形象、更冷峭无情。富贵的突然贫贱了,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;年轻的突然衰老了,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——人世无常,一切都是虚幻。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,可他偏偏去当强盗;想使女儿当个贵妇,可她偏偏沦为;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,可是偏偏成了囚徒——命运难以捉摸,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。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,还在你争我夺,像个乱哄哄的戏台,闹个没完。

它同《好了歌》一样,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。由于它处处作鲜明、形象的对比,忽阴忽晴,骤热骤冷,时笑时骂,有歌有哭,加上通俗流畅,迭富有致,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,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;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,也有某种认识意义。

扩展资料

这首《好了歌》解注,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“忽荣忽枯、忽丽忽朽”(脂砚斋语)的险恶气氛,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。 这种概括和预示,是就其整体而言的,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。如有人以为“转眼乞丐人皆谤”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;“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”指的是贾雨村等人;“因嫌纱帽小,致使锁枷扛”指的贾雨村、贾赦等人;“昨怜破袄寒,今嫌紫蟒长”指的是贾兰、贾菌等人,等等。

《好了歌注》有些话带有普遍性,指浓粉香,一变而为两鬓如霜,便是自然规律。它可能是对大观圆中一些女儿的概括描写;倘说白首孀居,则有指薛宝钗、史湘云的可能。此外,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,所以也难对其所指,下确切的断语。但线索还是有的。

比如甲戌本的批语(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)指出,沦为乞丐的是“甄玉(甄宝玉)、贾玉(贾宝玉)一干人”。这与原燕京大学藏七十八回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第十九回脂砚斋批语说贾宝玉后来“寒冬噎酸齑(jī,腌菜),雪夜围破毡”是一致的。但由此又知甄宝玉的命运也与之相似,可见贾()甄(真)密切相关。

“蓬窗”换作“绿纱”的,脂砚斋批语说是“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”,又说戴枷锁的也是“贾赦、雨村一干人”,那么他们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的线索就更加清楚了。穿紫袍的,说是“贾兰,贾菌一干人”,贾兰的官运可从后面李纨册子中的判词和曲子是得到印证;贾菌的腾达,则是他人后续四十回所根本未曾提到的。

百度百科-好了歌解注 (红楼梦插曲)

原歌\x0d\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\x0d\古今将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。\x0d\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金银忘不了!\x0d\终朝只恨聚无多,及到多时眼闭了。\x0d\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娇妻忘不了!\x0d\君生日日说恩情,君死又随人去了。\x0d\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儿孙忘不了!\x0d\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儿孙谁见了?\x0d\注解:\x0d\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。\x0d\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。\x0d\蛛丝儿结满雕梁,绿纱今又在蓬窗上。\x0d\说甚么脂正浓、粉正香,如何两鬓又成霜?\x0d\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,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。\x0d\金满箱,银满箱,转眼乞丐人皆谤。\x0d\正叹他人命不长,那知自己归来丧!\x0d\训有方,保不定日后作强梁。\x0d\择膏粱,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!\x0d\因嫌纱帽小,致使锁枷杠,\x0d\昨怜破袄寒,今嫌紫蟒长。\x0d\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,反认他乡是故乡。\x0d\甚荒唐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。